欢迎登陆启迪星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新浪微博
 
  首 页 关于启迪星 教育康复方案 启迪星风采 新闻中心 自闭症知识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新闻中心
  启迪星新闻
  自闭症形成原因
  自闭症辅导
联系我们
   
  东莞市启迪星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地址:东莞市虎门镇居岐村树田路112号
       (华生超市旁边)
电话:0769-33300790
联系人:13729909275(罗老师)
    13410004163(黄老师)
E_mail:365209346@qq.com
网址:http://www.zbzps.com
  点击给我留言
 
自闭症辅导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你是在“灭火”还是在“放火” 
添加人:http://www.zbzps.com | 时间:2017/10/19 | 来源:ALSO孤独症


一、关于问题行为的必知概念
1. 为什么人会有种种行为
2. 怎样描述行为才容易得到老师的帮助
3. 星宝的2大类问题及应对总则
4. 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算问题行为
5.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

二、 行为的功能性评估
1. 为什么要对行为做功能性分析
2. 3种主要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3. 4种常见的问题行为功能

三、问题行为的介入
1. 4种角度做好问题行为预防(含语音)
2. 4大策略狠抓积极行为干预(含语音)
3. 2种法则死磕被动行为干预
  (消退法含语音)

精彩课后问答(你的困惑可能有相似案例哦)

精选家长留言(有赠书呢!)
银色金属分割线
课程回顾

谈到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家长都感到很头疼,因为问题行为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技能发展。孩子能力的提升就像是在爬楼梯,那么问题行为则是楼梯上的大石头,所以我们要一边爬楼梯,一边搬石头。

一、 关于问题行为的必知概念

1. 为什么人会有种种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原因、有前提的,无论看起来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都因为需要而产生,也都因为我们的反馈而获得经验,这种反馈就是行为之后的结果。
行为的ABC:

前提——行为——结果

行为既受前提的影响,也受结果的影响。

在不同的前提、行为方式、结果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人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行为模式。


2. 怎样描述行为才容易得到老师的帮助?

经常有家长会这样提问:
我家孩子最近老发脾气,该怎么办呢?

对于这样的行为描述,再高明的专家也没有办法帮你解决问题,因为“发脾气”不是一个具体的、有数据支持的、前因后果清晰的描述。我们只有看到行为的样子,了解行为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才能对如何干预做出判断。

因此,今后我们在描述行为时,一定要讲清楚以下这些要素:
行为的构成要素:
 
a. 行为的样子:当时具体做了什么?

b. 行为的频率:平均多长时间发生一次?

c. 行为的强度:哭声有多大?情绪多激烈?

d. 行为的持续时间:行为保持了多久?

所以,我们来改造一下上面的那个关于发脾气的提问,让它变得更具体一些:
每次上写字课的时候,孩子都会在椅子上跺脚、大哭、用手拍桌子,一般持续一分钟后,老师会把孩子带出教室。

像这样包含了前因、后果、行为要素的描述,才更有可能得到专业人士的针对性建议。


3. 孤独症儿童的2大类行为问题和应对总则

对孤独症儿童来说,行为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不是行为过度,就是行为缺乏。具体的表现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两种行为类型,有两个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灭火和爬梯子。
行为类型和干预方式:
 
a. 行为过度→灭火器→专治问题行为,解决“他不应该这样做”的困惑
 
b. 行为缺乏→爬梯子→专治技能缺失,解决“他怎么不会这样做”的困惑

“爬梯子”很好理解和操作,哪里不会补哪里,按照ALSOLIFE等评估的进阶关系执行就可以了。但是说到“灭火”,你知道你以前的行为管理方式到底是在灭火,还是在放火吗?


上图出现的两句话:“不哭就给你吃” 和 “动来动去,后边站着去”,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然而,这类语言其实就是在赤裸裸地“放火”。不信我们来分析一下:

不哭就给你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这样一个关联:哭——不哭——吃。没有哭哪来不哭,所以下次孩子一定还会先哭。

动来动去,后边站着去:很有可能孩子本来就不想上课,所以站在后面他反而觉得很轻松。这种惩罚刚好帮孩子成功地逃避了问题,因此以后同样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4. 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算作问题行为

并不是孩子出现的所有“行为问题”都叫做“问题行为”,如果只是偶尔出现的一个问题,或者这个问题既不影响孩子自己,又不干扰别人,就不是问题行为,也没有必要特意干预。

问题行为的界定:
 
出现频率高于一般孩子,
 
而且干扰正常的生活、学习、互动,
 
或者危及自己或别人的生命安全。



5.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行为

常见的产生问题行为的情形有如下几种:

这样做达到目的最有效
问题行为常常是小朋友得到想要的东西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比如哭闹就特别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进而满足孩子的需求。
技能不足内心受挫
孩子的能力达不到特定的要求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比如没有语言的孩子会常常因为无法交流而产生情绪问题。
不当的教育方式逼出问题行为
家长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觉得孩子状态不错,就不断叠加任务,随着孩子的配合动机逐渐降低,各种问题就出现了,这时家长才拿出孩子喜欢的东西来,进一步引诱配合,殊不知,此时家长强化的恰恰就是孩子出现的负向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生硬硬地被逼出来了。
家长别做问题行为的制造者: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会因为心不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孩子更多的东西,而选择不及时使用强化物,非要等到孩子不耐烦、不配合了,才被逼无奈地亮出强化物。这样的方式长期看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这不是在教孩子,是在活生生地制造和强化问题行为。

d.   管理兴于问题而止于问题行为
我们看见孩子的问题总想去管,但是管的时候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我们发现管不了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只好停止了、妥协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就是在放火,而非灭火。

那么出现问题行为到底该怎么做呢?

家庭里常见的方法包括:讲道理、忽视、体罚……到底哪种才比较有效呢?先声明一点,无论如何,打孩子一定是不好的,除了简单易操作、家长能出气外,真正对问题行为干预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哪种方法有效,不能简单地评判,一定要根据问题行为的功能来进行分析。

二、 行为的功能评估


1. 为什么要对行为做功能性分析

行为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和环境互动的结果,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它的功能,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行为动机,而相同的行为背后,也有可能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比如同样是哭闹,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功能:
有可能是想得到好吃的,
有可能是不想做作业,
有可能是想得到妈妈的关注,
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
……

所以只有我们确认了行为背后的功能,才能提供有效的干预计划。
2. 3种主要的评估和分析方法

一般来说,行为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3种:
行为功能的评估分析方法:
 
a. 访谈:访谈孩子最亲密的人,间接得到信息。
 
b. 观察:直接观察行为发生的情形。
 
c. 实验:形成假说并进行验证。

对于第2步的观察,我们首先要在该行为容易发生的环境下,耐心地进行连续观察(可能会观察一周左右),也可以借助录像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接下来,就要分析行为的ABC,并做好记录了。
观察步骤:
 
a. 定义行为——明确要观察的是哪个行为,详细描述行为
 
b. 观察前提——行为前发生了什么,环境如何,和谁在一起,在什么要求下出现,是否有生理性疾病
 
c. 观察后果——行为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在场人有什么反应,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于第3步的实验,我们要先通过前两步的访谈和观察形成一个假说,然后对假说进行证实或者推翻。
获得关注的实验步骤:
 
a. 在小朋友没有问题行为时先忽略,不给任何关注
 
b. 出现问题行为时,立刻给予关注
 
c. 如果问题行为立刻消失了,则证实假说
 
d. 如果问题行为还在,则推翻假说。

逃避的实验步骤:
 
a. 呈现特定的课程或提特定的要求
 
b. 出现问题行为时,立刻移除任务
 
c. 如果问题行为立刻消失了,则证实假说
 
d. 如果问题行为还在,则推翻假说。

自我刺激的实验步骤:
 
a. 让小朋友独自在环境下,不给任何刺激,不改变任何环境
 
b. 如果问题行为出现,则通常属于自我刺激。

实验法一般要融合在教学和自然环境中,反复操作10次左右来进行验证。总时长可能会为一到两周。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我们是在做评估实践,并不是在强化问题行为,因此做实验时也一定要小心。

3. 4种常见的问题行为功能

首先我们要把孩子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都考虑进来进行全面判断,排除生理方面的因素后,再来判断功能。

一般情况下,小朋友出现的问题行为背后的功能有如下3大类:



这3大类中,“获取”又可以细分为2种,即总共有4种功能。有的问题行为,包含的并不只是一种功能,有可能同时兼具2种以上的功能。
问题行为的功能:
 
a. 获得:接近或得到喜欢的活动或物品。

b. 获得:得到别人的关注。
 
c. 逃避:逃避或避免不喜欢的。

d. 自我刺激:满足感官需求。

三、问题行为的介入



不同功能的行为,会有不同的介入计划,在选择计划时,我们也要根据孩子所处的环境做出综合考量。一般来说,我们会采用以下3种介入方式:



问题行为的介入方式:
 
a. 预防:改变环境和前提,避免行为的发生。
 
b. 主动干预:教导替代行为,补上所缺技能。
 
c. 被动干预:问题行为出现后不强化问题行为。
 1. 预防
预防真的很重要,与其等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束手无策,倒不如事先做好前提控制,别让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的预防措施:
 
a. 环境变换:首先要控制好外部环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b. 承受能力:如降低任务难度、修改课程内容。
 
c. 辅助措施:如视觉提示、行为契约、社交故事、定时器提醒、同侪示范录像、提供机会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d. 减少对触发点的刺激:尽量不要碰触孩子的爆发点

2. 积极行为干预

很多问题行为的出现都和孩子的技能不足是息息相关的。由于技能不足,才导致了种种问题行为的出现,尤其是为了达到沟通目的而产生的问题行为。所以提升孩子的自我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常见的积极行为干预方法包含以下几大类:

a. 教导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行为
如:用力拍桌子→功能:获得注意力→介入:教举手
如:哭闹→功能:获得东西→介入:教语言,教图片交换
如:扔作业本→功能:逃避任务→介入:教导寻求帮助
如:摇晃身体→功能:自我刺激→介入:坐摇椅

b. 培养承受能力
适用于挫折承受能力差的孩子。

c. 找到合适的沟通渠道
能够用语言沟通的小朋友问题行为就会少一些,而对于没有语言或者语言受限的孩子,则一定要培养一个合适的沟通渠道,图片、文字等均可。

d. 培养兴趣爱好
俗话说“无事生非”,有了兴趣爱好后,孩子就可以很好地打发时间,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高。而不至于因为无所事事是而产生问题行为。比如动手操作类的:画画、串珠子、投硬币等,如果孩子喜欢的话都可以算作是一种兴趣爱好。

有些问题其实是阶段性的,当我们把孩子的社交技巧、游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培养起来了,那么很多问题行为就有可能自我消除了。
最佳的干预方式:
 
一边预防,一边提高自我能力。

3. 被动行为干预
被动行为干预是问题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干预,在预防不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即行为发生后,不满足问题行为所期待的结果,从而减少问题行为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被动行为干预常见的两种策略是消退和惩罚,使用原则是:能用消退,就不用惩罚。
a. 消退
消退策略是指:原来被强化过的行为,把支撑问题行为发生的强化物拿走,不再对问题行为进行强化,就会导致问题行为逐渐减少,直至消退。
使用消退策略的注意事项:
 
a. 强化物找对了吗?找对强化物才能消退,如果没有找对强化物,反而有可能激化。
 
b. 强化物可以被撤掉吗?比如自我刺激就没法撤掉强化物。

c. 使用消退安全吗?涉及人生安全的紧急问题不适合用消退法,如躺马路,摸电门等。
 
d. 消退爆发可以接受吗?原来有效的方法开始无效时,孩子会有很大的情绪爆发,如果家长不能接受就不要尝试消退。
 
e. 能做到行为一致吗?所有时间、所以人都可以同时做到时才用消退法。

f. 消退等于忽视吗?不等于,只有强化物是获得关注时,忽视才有效。

使用消退策略时,一定要知道以下两个概念:
消退爆发:
 
定义:问题行为在消退过程中会比平时更严重,这个更严重的阶段称为消退爆发。
 
特点:消退爆发点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坚持住,就会成为问题行为的扩大点。而如果坚持下去了,就会让问题行为慢慢消退掉。
 
原则:对于问题行为,我们可以选择不予消退,但是如果选择了这个策略,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绝对不能强化消退爆发,否则问题行为将不断升级、愈演愈烈。


行为在消退中的变化过程
自发恢复:
 
定义:行为被消退之后,有可能过段时间还会偶尔“复发”。
 
特点:自发恢复阶段的处理方式决定了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如果在这个阶段行为又受到了强化,则功效等同于更高级别的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反而会更加稳固、持久;如果坚持下去不再强化,则问题行为会慢慢彻底消失。
 
原则:要么不消退,要么坚持到底。

b. 惩罚
惩罚并不等于体罚,它是在问题行为出现时,给予孩子一个他不喜欢的结果。

惩罚分为以下2大类,6小类:

总的来说,对于上面讲到的这些问题行为的介入方法,我们应该明确他们之间的优先顺序:
 介入策略的优先顺序:
 
一边做好预防,
 
一边加强主动行为干预,提高孩子的个人能力永远是最重要的环节。
 
实在不行再考虑被动行为干预,能用消退就不用惩罚。
 
迫不得已用惩罚时,优先使用负性惩罚,最后再考虑正性惩罚。

银色金属分割线

精彩问答
Q1:
我家孩子四岁,最近行为问题挺多,尤其是喜欢躺地上,一不满足他的需求就躺,不分场合,我们大人也曾忽略他这个行为,躲开,不理他,他可以一直躺地上,要么坐起来自己玩,不会来找大人,所以每次都是我们先妥协,也打过屁股,教训过,这该怎么办?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首先是不要体罚孩子,因为体罚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躺在地上,如果在大街上,就要尽可能地预防,不要把他的问题行为激发出来,而是要主动去满足他。

如果是在家里,那么就讲原则了,要干预就坚持到底。


Q2:
孩子之前注意力挺好的,这段时间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嘴里还不停的说无意语言,之前走神呼名就回神了,现在得叫好几遍,而且答应也很敷衍,不看人。我也很努力去改变,就是找不到好方法,请问该怎么办?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注意力是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动机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先评估一下强化物是否依然适合,找到强有力的强化物。

其次,这段时间不要频繁地叫孩子的名字,只在有好事发生时才叫名,而且叫了之后就要辅助孩子做出回应,并且最好同时看家长。


Q3:
我家小孩最近一出门就想朝他感兴趣的地方跑,我都是直接拖回来,他力气越来越大了,怕再大点就拖不了了。请问应该怎么干预呢?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乱跑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方面出门时要做好躯体控制,另一方面在家时,也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讲一些社交故事,做一些视觉提示。


Q4:
您如何看待成人眼里的问题行为和从孩子角度Ta所有的行为对Ta而言都具有功能性这一同一行为不同视角的理解?对帮助孩子建立具社会性功能行为方面您对家长们有何建议?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每个成人对问题行为的理解其实也是不尽相同的,同一个问题行为有的人认为需要干预,有的则会认为不需要干预。那么对于成人来说,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他是一个孩子,然后再来看他身上的问题。

对于社会性功能的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设性行为,我认为从评估、到目标、到技能、到泛化,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在行为管理的时候,总是想着去改变孩子,其实单纯地改变孩子是片面的,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共同着手,一方面是要接纳他们的特质、要尊重他们,并且主动创设一些环境,尽量去让他们可以在里面生存,然后另一方面,才是去改变他们。一边接纳,一边改变,这种方式才是好的。


Q5:
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实践技巧可以帮助我们从外在观察、辨别、分析孩子的内隐行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支持到孩子?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是另一种对行为的分类方式。外显行为是我们能够看到、听到的行为,内隐行为则是看不到、听不到的行为。

对于内隐行为的分辨,一方面需要我们锻炼自己察言观色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要依靠观察和记录。对内隐行为的观察是比较难的,跟个人的洞察力和天赋也很有关系。


Q6: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喜欢用手指蘸口水在课桌上画画(此行为已经持续5个月,只在课桌上画,在家里和其他地方不画,用黄连涂手指也没用),为了改善这个行为,我给他书包里装了图画本,现在他每天就在图画本上画。但是我又想他能进一步地不在课堂上沉迷画画了,但老师提供不了支持,我用行为导图教导他,他非常懂后果,但是也效果不好。黔驴技穷了。
undefined

白老师解答
如果从问题行为的角度来看,孩子在课桌上画画的行为已经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努力解决了。现在在图画本上画画的行为已经是一个不影响别人、不影响课堂的很好的行为了。

但是确实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提升对孩子的要求,只是画画这个事情如果要解决的话,就一定要取得老师的支持,单靠家长的力量已经不行了。所以建议家长再和老师多沟通一下。

银色金属分割线

精选留言


胖胖奶奶——
昨天听了白老师的微课深受启发。白老师的微课针对我们平时头痛的孩子的行为问题确确实实具有指导意义。接下来我想要做的是:

1. 好好反思平时教育孩子时的问题。比如我家胖胖哭闹时,我就会说你不哭我就抱你或者说你不哭我就给你吃、给你玩,听了白老师的微课,我明白了这样说是在“放火”,根本无助于解决孩子的哭闹问题。

2. 好好消化一下白老师微课的内容。有时间多听几遍,至少重要的地方要反复听。说老实话有些内容还挺深奥的。还有就是人的错误习惯思维一下要改变很难,只有不断用正确的科学的刺激我们,错误的习惯才会慢慢改变。所以要不断学习。

3. 学习是为了行动。准备针对我家胖胖的哭闹行为设计一张观察表,按白老师说的实践一下。

谢谢白老师!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安迪妈——
(节选)
1、正向行为很多都是要教授孩子的能力,比如表达、游戏能力的提升会显著降低问题行为发生频率,多数问题行为出现都和孩子技能不足相关,教会孩子正确行为和表达更重要,就是常说的不是你不能做什么,而是你应该做什么。

2、如果行为问题已经发生了,消退也就是忽视,忽视不是赌气不理,是除了关注问题行为之外,一切照旧,不再出现对问题行为的强化很重要,全家人一致性操作,消退不适合危险情况和自我刺激,单一环境下处理比公共场合效果好。

4、任何行为问题处理首先要排除生理原因,困了、饿了、生病了,很多大人猜不到的原因,要在生活中多积累经验,避免给孩子情绪带来二次伤害。

认真听完,常听常新,白老师的微课是我听过的最言简意赅讲行为问题的,两小时涵盖了所有内容,真是很好的回顾,一直这样贯彻执行,从老师到家庭,孩子也从混世小魔王变成能讲道理的小暖男,忍不住总结分享,其中可能有个人理解,智者见智啦。



北京瑞瑞妈——
    
1. 白老师用成人世界的前后门为例子,特别的生动形象,易于家长感同深受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的内心活动和行为趋势。 
     
2. 科学的阐述了消退爆发的前因后果,以及如果放任消退爆发可能带来的升级版的行为问题,需要管理的行为问题,要管就要一管到底,不能妥协,坚持标准从一而终,人员的坚持,时间的坚持。
北京瑞瑞妈——
    
1. 白老师用成人世界的前后门为例子,特别的生动形象,易于家长感同深受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的内心活动和行为趋势。 
     
2. 科学的阐述了消退爆发的前因后果,以及如果放任消退爆发可能带来的升级版的行为问题,需要管理的行为问题,要管就要一管到底,不能妥协,坚持标准从一而终,人员的坚持,时间的坚持。

3.  反醒自己没有灭火而是放火的部分行为,真是觉得惭愧,不是只有孩子的问题,家长也有很多教育盲区。       
  
4.   期待下一次的视觉学习内容,并对秋爸爸为代表的组织团队致敬,微课的安排从强化物、行为问题、到视觉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需求性,带着大家走出迷茫和错误,为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服务。    

最后再次谢谢所有工作人员和授课老师。

沈阳牛鹤妈妈——
(节选)
1、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白老师讲的第二个家长要钱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家里的老人,老人总是抱怨孩子不听他的,打车总是坐在他腿上,出门总是去超市等等,这些行为的产生就是因为他曾经在孩子出现一些小的情绪问题时他就满足了孩子而造成的。

2、有些问题行为是被教导者逼出来的,白老师的例子非常好,真的是有的时候反复地给予孩子指令,用叠加的任务来支配孩子,孩子每次完成任务没有得到任何的强化,反而是在孩子动机下降了,情绪出现波动,问题行为出现的时候得到了需求的满足,从而造成了问题行为的产生。

3、关于行为功能评估的内容里我有一个想要说的,就是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有必要排除孩子生理方面因素的可能性,有一个阶段孩子出现摸屁股的习惯,老师也反映,我也经常看到,一开始就是当做是她的问题行为,忽视、制止、转移等等,用了一系列的方法,没有见到明显的改观,后来才意识到是不是生理上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有炎症,消炎之后行为自行消失。

4、白老师讲的消退让我印象深刻,之前看的一些资料对于这个比较模糊,今天听过之后方才明白。这部分内容中我觉得消退应用中注意的事项也是很重要。还有关于消退爆发时的应对,更进一步的阐述了问题行为的升级过程。



桂林轩源妈——

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够做好,可每次遇到她自我刺激的行为,感觉自己无法接受,以后我要用一些稍微好点的行为去取代她比较极端的自我刺激行为!在面对她一些得不到满足的行为时,我一定要把消退法坚持用下去,直到她的问题行为慢慢消失为止。

我知道坚持原则的过程一定很痛苦,可为了孩子以后有更好的改变,那么我们自己一定要有所改变!

以上5位留言被选中的勤奋好学的家长们,你们也将获得华夏出版社赠送的新书《给他鲸鱼就好:巧用孤独症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请在后台留言,或者联系你所在ALSO群的志愿者,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收件地址,华夏出版社会把书快递给你哦!

这本书由美国资深的融合教育专家葆拉·克拉思和帕特里克·施瓦茨合著,教我们怎么巧用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和特长来开展教育,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华夏出版社特殊教育编辑出版中心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健康成长,在教育和康复的道路上陪伴家长和照护者前行。
 
做领先的特殊教育出版者,让需要的人看到有价值的书。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你是在“灭火”还是在“放火” - 启迪星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关于启迪星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新浪微博 | 在线留言 |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东莞市启迪星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    地址:东莞市虎门镇居岐村树田路112号(华生超市旁边)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7561号     技术支持:众智网络   
友情连接 塑料栈板  东莞自闭症培训  东莞临时工  功能性面料  东莞劳务派遣  做网站公司  办公用品租赁  东莞VI设计  PC再生料  导热硅胶片